1、突发!胡塞武装声称在红海袭击MSC集装箱船! 来源:维运网
当地时间9月2日傍晚,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讲话称,胡塞武装当天对以色列发动数次军事行动。还表示为进一步执行对以色列航运的封锁,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击中红海北部一艘驶往以色列港口的货轮。
另据外媒消息,胡塞武装声称袭击的是一艘MSC旗下集装箱船“MSC Aby”,这是本周内胡塞武装第二次宣称袭击的船舶。胡塞武装没有提供袭击的具体时间信息。但根据数据显示,该船舶似乎已安全抵达目的港。
根据胡塞武装的说法,这艘船被袭击的原因是“它与以色列有联系,并且违反了禁止进入被占领的巴勒斯坦港口的禁令”,还表示胡塞武装直接击中了这艘船的船体。
数据显示,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集装箱船“MSC Aby”当时正从埃及的塞得港驶往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目前,负责该地区安全警报与报告的(UKMTO)没有发布与该事件相关的报告。
胡塞武装声称,只针对与以色列有联系、挂靠以色列的船只,以及为以色列港口服务的公司所有的船只。从AIS数据来看,“MSC Aby”最近没有在以色列停靠过港口,但曾在2023年停靠过阿什杜德。
然而MSC的船只经常为以色列港口服务,这也许解释了胡塞决定在所谓的袭击中以“MSC Aby”为目标。据悉,MSC的船只到目前已遭受胡塞武装十几次袭击。(2025-09-03)
2、美媒:反击关税战,巴西将召集金砖国家开会 来源:环球时报
“卢拉将召集金砖国家讨论特朗普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美国彭博社1日援引4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巴西总统卢拉将于下周一召集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会议。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场会议还将讨论对世贸组织(WTO)的改革。
据CNN报道,巴西希望能邀请尽可能多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参加这次会议,除中、俄、印、南非等国领导人外,巴西希望沙特、埃及、阿联酋、印尼、伊朗等新加入金砖大家庭的国家也能参加。
巴西政府在一份公告中介绍,“此次线上峰会主要讨论的议题将是捍卫多边主义,这是金砖国家的核心议题之一。巴西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直到今年年底,此次会议是其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活动之一。同时,会议还将涉及金砖成员协调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的相关事宜。”
彭博社引述两名巴西政府官员的消息披露称,卢拉不仅希望讨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关税问题,还希望号召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领导人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巴西官员称,因美国对金砖国家设定了不同关税,使得这些国家难以就联合声明达成一致。此外,卢拉并不希望此次会议演变成一场“反美峰会”。
据CNN报道,巴西外交部长维埃拉近日表示,卢拉政府一直在推动将WTO改革提上议程。他介绍称,近期,巴西已与中国、印度、墨西哥、法国等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国家展开对话,这些对话显示出各国“对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恶化的普遍担忧”以及“在强国压力下,双边谈判不对称”的问题。巴西希望由此启动对WTO结构性改革的讨论。
“即将举行的金砖国家线上会议紧随中印领导人在天津的关键会晤之后。”彭博社注意到,俄总统普京本周也先后与印中领导人会晤。有知情人士认为,如今印美关系的裂痕或将为金砖国家就关税问题达成更实质性解决方案铺平道路。(2025-09-03)
3、重磅!美国暂缓对华加征关税! 来源:海运网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在周二(9月2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美国暂时不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一事作出说明,其背后涉及美中贸易谈判、俄乌冲突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惠特克指出,中美目前仍在进行涉及多项议题的贸易谈判,这是美国暂未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总统于8月11日签署行政令,将中美贸易休战延长90天至11月10日,旨在为双方继续谈判创造条件。惠特克称,特朗普总统尚未对中国征收关税,正是因为相关谈判仍在进行,而俄乌战争也是谈判议题之一。
从过往经验来看,单纯依靠关税手段难以有效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惠特克承认,理论上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会施加压力,但过去中美互相加征关税,最终双方关税都高达145%,造成双输局面。这表明,关税手段不仅无法真正解决美中贸易争端,也无法对俄乌战争局势产生实质性影响。不过,惠特克也强调,特朗普清楚自己手中握有加征关税这一“筹码”,必要时仍可能随时启用。
此前,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除非基辅和莫斯科能够达成协议结束冲突。8月27日,美国以“二级制裁”为由将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至50%,并暗示可能对其他购买俄石油的国家采取类似措施,中国曾被提及。但截至目前,白宫仅对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征收关税,尚未对中国实施。彭博分析认为,“解决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与“推动俄乌战争和平结束”是特朗普暂缓对华加税的主要因素。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局势依然复杂且进展不明朗。特朗普曾在8月阿拉斯加峰会上称赞与普京取得进展,但会后俄方拒绝乌克兰战后的安全保障安排,也未承诺与泽连斯基会面,导致和平协议进展陷入僵局,俄乌双方还再度发动空袭。与此同时,法国与德国也在推动二级制裁,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周四(9月4日)主持一次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部分主要盟国领导人的面对面峰会,部分领导人将线上参加,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出席。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在俄石油制裁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反映出美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往往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冲突相互关联,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但中国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俄乌冲突中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主张尊重各国主权,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在美中贸易问题上,中国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平等、互利、共赢的谈判解决分歧,推动构建健康稳定的双边经贸关系。面对美方的不确定性,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2025-09-04)
4、坐不住了?加拿大总理:努力解决加中两国油菜籽贸易问题 来源:环球网
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总理卡尼当地时间周三(9月3日)表示,他将努力解决加拿大与中国围绕油菜籽引发的贸易争端。此前,中方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采取反倾销措施,“中国重启订购澳大利亚油菜籽”被外媒传出,引发关注。
报道称,卡尼当天在多伦多对记者称,“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国际贸易部长、外交部长以及我都会参与其中,力求为我们的农业关系寻求解决方案”。
8月12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路透社报道称,一名驻新加坡的油菜籽贸易商表示,这一决定很“重大”,收取75%的保证金“等于告诉加拿大,我们不需要你的油菜籽”。
就在中方发布上述公告后不久,有外媒传出“中国重启订购澳油菜籽”相关消息。据路透社早前援引两名来自新加坡的贸易商的消息报道,中国公司已预订约5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这是2020年以来中国首次从澳进口油菜籽。虽然这一说法尚未得到中方确认,但有关消息引发加澳两国关注。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长期以来加油菜籽一直在中国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却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澳大利亚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或将从加拿大手中夺走大量市场份额。
上述背景下,据英国路透社、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加拿大主要粮食产区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当地时间8月21日表示,他将很快前往中国,围绕加拿大油菜籽问题寻求会谈。另据萨斯喀彻温省当地媒体9月3日报道,莫伊将于下周赴华。(2025-09-04)
5、马士基宣布:共同海损 来源:海运网
8月13日上午,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旗下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Marie Maersk”号在西非海域突发火灾。最新消息,经初步评估,马士基确定“Marie Maersk”号将前往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卸载完好及受损集装箱、开展清洁和小型维修,抵达时间将尽快公布;针对事故马士基宣布实施共同海损,货物利益相关方需按比例分摊费用,在丹戎帕拉帕斯港或其他港口卸载的集装箱完成必要共同海损安全安排前无法继续运输交付,建议货主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启动相关程序。
马士基宣布:共同海损
经初步评估,马士基已确定“Marie Maersk”号将前往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停泊。在该港口,船舶将卸载完好及受损的集装箱,并开展清洁作业与小型维修工作,预计抵达时间将尽快公布。
针对此次事故,马士基已宣布实施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GA)。共同海损是海事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适用于为保障船舶和货物安全而产生的特殊牺牲或费用。根据该原则,所有货物利益相关方均需按比例分摊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
在丹戎帕拉帕斯港或任何其他港口卸载的集装箱,在完成必要的共同海损安全安排之前,将无法继续运输或交付。因此,建议货主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启动相关必要程序。
据德迅(Kuehne+Nagel)的海上保险专家透露,“Marie Maersk”号目前正航行于印度洋,途经马达加斯加,预计将于9月12日抵达。
“Marie Maersk”号失火事件
2025年8月13日上午,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旗下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Marie Maersk”号在西非海域突发火灾。
8月19日,消防人员已登船,与船员共同开展灭火工作。据报道,火势虽已被控制,但尚未完全扑灭,避难港的选择仍在考虑之中。鉴于货物火灾的复杂性,完全扑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8月20日,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向媒体通报,尽管火势已得到控制,但“Marie Maersk”号集装箱船的火灾仍在持续。
2025年8月25日,“Marie Maersk”号火灾消防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以控制当前局势。火势虽已得到一定控制,但船头舱的火焰仍未完全扑灭。据TradeWinds 8月25日报道,马士基方面称整体情况稳定,不过“有一个被水淹没的集装箱仍处于温度升高的状态”。此外,该船已从另一艘船上获取了额外的消防物资,这些物资将被装载上船,为后续消防工作提供进一步援助。尚不清楚该船是否会在西非地区寻找避难港。
2025年8月26日,据新闻报道,集装箱船“Marie Maersk”号在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已恢复东行航行。消防队在对船舶状况进行评估,确定该船能够安全航行后,该船将驶往亚洲。马士基报告称:“在对船舶受影响区域展开检查,并与有关部门和船级社共同仔细考量所有方面因素后,认为‘Marie Maersk’号于31日恢复绕过好望角的东行航行是安全的。”不过,该船下一停靠港尚未确定。鉴于这一情况,班轮公司马士基正全力避免其航运网络出现进一步中断,同时积极寻找处理受损集装箱的最佳地点。
“Marie Maersk”号建造于2013年,IMO:9619933,运力达19076TEU。部署在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组成的双子星联盟亚洲-欧洲的AE5/NE4航线上。事发时,该船正执行从荷兰鹿特丹港驶往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的530E航次。该轮6月曾挂靠中国青岛、盐田港,此次事故涉及马士基、赫伯罗特共舱。(2025-09-05)
6、美国加征关税预期致美7月贸易逆差显著扩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由于进口明显增加,美国7月份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不仅较调整后的6月份贸易逆差591亿美元大幅增加,也高于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企业赶在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新关税前进口商品和材料,导致美国7月份贸易逆差扩大至四个月来的高点。这一加征关税预期还导致黄金出货量大幅增加,同样推动美国进口总量增加。
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进口额为3588亿美元,环比增加5.9%;出口额为2805亿美元,环比增加0.3%;7月份货物贸易逆差环比增加182亿美元,至1039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环比减少11亿美元,至256亿美元;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总计环比增加32.5%,至783亿美元。
今年迄今,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较2024年同期增加1543亿美元,增幅为30.9%。其中,出口增加1031亿美元,增幅为5.5%;进口增加2575亿美元,增幅为10.9%。(2025-09-05)
7、商务部初步裁定:欧盟猪肉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9月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在中国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对欧盟猪肉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有事实依据,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维护我国公平进口秩序和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5日介绍称,2024年6月17日,应中国畜牧业协会申请,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后,商务部始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相关规则进行调查。目前,初步证据表明,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相关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商务部2025年9月5日发布初裁公告,裁定欧盟公司的倾销幅度为15.6%—62.4%,并决定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长期以来,猪肉供应以国内生猪屠宰为主,进口猪肉作为补充调剂。但从2007年开始,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量稳步增加,且增幅不断扩大。期间,欧盟成为中国猪肉相关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来自欧盟的猪肉相关产品占中国总进口量的年均比例飙升到了54%。
行业内人士介绍称,全球相关猪肉主要生产国(地区)一直寻求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欧盟尤甚。据了解,由于饮食差异,欧盟区域内居民一般不食用猪副产品,加之欧盟猪肉生产存在大量过剩产能,因此倾销出口中国成为不二选择,为其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方式。欧盟猪肉相关产品也得以在中国市场长期保持第一进口来源地位,且出口数量一直保持高位。
近年来,受市场供需波动影响,猪价存在下行压力,国内产业盈利水平也随之不断下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同时,欧盟利用上述所谓竞争优势低价向中国市场倾销出口猪肉相关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冲击和影响。
2024年6月6日,商务部收到国内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认为,欧盟相关猪肉产品在中国市场存在明显的倾销行为,已经给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相关负责人今年9月5日表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欧盟相关产品的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立。据此,调查机关于9月5日发布初裁公告,决定以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6月17日立案后,调查机关通过发放问卷、听取评论意见、走访相关国内企业及对欧盟企业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程序公开透明,充分保障了利害关系方权利。跟踪此案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史晓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调查机关严格依照我国反倾销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进行立案和调查,向欧盟出口商或生产商、国内生产者和国内进口商发放了调查问卷,充分听取了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和评论。调查机关在此基础上得出的调查结论是客观的,作出的初步裁决是有事实依据和公正的,是维护我国公平进口秩序和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强调说,中方一贯审慎、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2025年以来,中方未对欧发起任何新调查,仅对白兰地、共聚聚甲醛2起反倾销案件作出终裁。其中,在白兰地案中,调查机关充分考虑欧盟企业诉求,以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方式结案。而同期欧盟对我发起6起反倾销原审调查,对我16起案件作出初裁并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对12起案件作出终裁并正式征税。
史晓丽也认为,我国一直审慎运用贸易救济措施,至今对欧盟仅发起38起调查。而欧盟却对中国累计发起了263起调查,是全球第三大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发起者。而且欧盟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还引入“市场扭曲”标准,人为制造出所谓的“倾销”或人为抬高倾销幅度,以实现打击中国出口的目的。
面对欧盟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做法,中方一直通过在世贸组织起诉等途径敦促其停止对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并希望通过双边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商务部贸易救济局上述相关负责人9月5日表示,中方始终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愿与欧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下一步,将继续严格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调查,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最终裁决。(2025-09-05)
8、巴西8月对美出口大幅下降 来源:新华网
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受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影响,8月巴西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5%。
8月,巴西出口额为299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为237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巴西对美出口铁矿石、糖和飞机等产品减少,拖累巴西对美出口额从上年同期的33.9亿美元降至27.6亿美元。与此同时,巴西对中国、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出口分别增长31%、58%、43.8%、40.4%。
今年前8个月,巴西出口总额为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出口总额达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
美国自8月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目前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达50%。(2025-09-06)
9、美线运价反弹大涨!欧线继续下跌 来源:海运网
出货增长缓慢,难以跟上运力大幅提升的步伐。上海航交所运价指数SCFI上涨一周后,于9月首周再度转跌。9月5日SCFI最新报价微跌 0.04%,降至1444.44 点,其中欧线运价持续下跌,美线则延续反弹走势。
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继续下滑,每20尺柜运价分别下跌11.21%、8.11%。而美线凭借抽船减班策略成功推动运价上涨,美西、美东每40尺柜周涨幅分别达13.83%、7.22%。
多家货代透露,尽管美国对多国关税政策基本确定,欧洲结束暑期假日后开始复工,但市场反应平淡,货量仅微幅增加,船公司挺价面临较大难度。
美线在9月首周每40尺柜涨价约750-800美元取得成功,美西运价回升至约2200-2300美元,美东回升至约3200-3300美元。然而,下周订舱价格出现松动,有消息称将下调100-200美元,美西、美东将分别面临2000美元、3000美元的运价保卫战。
欧洲航线延续需求偏弱震荡态势,8月下旬新增运力投入市场,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新船持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船公司为抢货提高装载率,纷纷杀价,导致运价持续下探。目前,欧洲航线每40尺柜运价已跌至约1700-1800美元。
目前现货市场运价方面,美西收于2100-2200美元,美东收于3100-3200美元,欧洲航线则从2000美元跌至1700美元。
物流业内人士分析,欧洲航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且目前没有特别严格的控舱措施,大船靠港时间不同,价格波动会加大。而北美航线各船公司已开始采取缩舱、减班等措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运能。目前货量已略有复苏,北美航线运价也已止跌回升。
此外,全球运价此前跌幅过深,随着全球各大航商针对北美航线实施减班措施,市场运价已连续两周反弹。不过,欧洲航线因货量尚未明显释放,运价跌幅较大。业界正在观望9月旺季效应是否会显现,预计运价有望回归平稳期,静待欧美年底圣诞节、新年拉货潮的到来。
对于接下来的运价走势,业界认为有两个观察重点。其一,在十一黄金周放长假前,出货量有可能小幅增加,届时运价能否止跌回稳值得关注;其二,船公司为维持长假期间船舶装载率,可能在9月加大收货力度,这是否会引发运价战也备受关注。已知部分船公司和海运联盟计划在未来两周增加抽船停航,但若整体停航规模不足以有效缓解过剩运力,运价仍将承受下行压力。
(2025-09-07)
动物疫情
1. 西班牙发生4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8月25、27日,西班牙通报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等3地发生4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4只野禽感染死亡。
2. 挪威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8月26日,挪威通报芬马克郡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只野禽感染死亡。
3. 南非发生18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
8月29日,南非通报自由省等3地发生18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207头牛感染。

